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掠影
  

找工作要学"花木兰"女扮男装?


    新华网杭州4月26日电(记者周竟)“请给我们一个公平的就业机会。”因在找工作期间频繁遭遇性别歧视,杭州、武汉、西安的数十名女大学生设计了一场名为“跨越女性求职障碍”的行为艺术活动,以抗议企业设置的不公平的求职门槛。

  调查显示,91.9%的被访女大学生在求职中感受到用人单位的性别偏见,而同时,女大学生已占据高校的“半边天”。专家认为,普遍的就业歧视,不只关系到个人求职,更关系到社会公平与用工结构。

  反就业性别歧视行为艺术波及多个城市

  熙熙攘攘的杭州市人才市场门口,23岁的李双双竖起一块一人半高的纸板展牌,展牌上写着一些针对女性的求职门槛:“三年内不当妈”“限男”“身高1.65cm”……展牌中间留着一个人形门洞,供人钻过。

  李双双来自浙江外国语学院,是杭州反就业性别歧视活动的发起人,她与浙江海洋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女学生已策划了两起行为艺术。

  类似场景还出现在西安街头。一群女大学生模仿古代女扮男装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的打扮,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她们的委屈:“本欲卸甲回归,工作难寻无奈,木兰回归现代。”

  “难道我们也要女扮男装找工作?”西安活动的发起人、咸阳师范大学的夏媛向路人讲述着女生找工作中受到的不平等待遇。

  据了解,反就业歧视活动已在杭州、西安、武汉等多个城市展开,同时南京、兰州、广州等数个城市的女大学生也在策划不同的行为艺术,打算大范围、持续地进行相关活动。

  “我们这样做,是想引起企业和社会的警醒,让他们更重视女性就业问题,在招聘过程中注重女生的能力,给予女生和男生同等的就业机会。”李双双说。

    学得好不如嫁得好? 就业性别歧视藏隐忧

  “若不是毕业,还真不知道企业对女生的歧视这么严重。”武汉活动发起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李甜甜说。

  李甜甜向记者列举了数起周围朋友在求职中遭遇的歧视:一位华中科技大学的女学生,各方面都很优秀,但就是没有对口的企业肯要她;一个同学去银行应聘,对方要求三年内不能结婚,不能生小孩;而另一个学外贸的同学去应聘翻译岗位,对方不但要求“面容姣好”,还要求“能够陪酒”……

  令女大学生担忧的是,除了“摆在台面”上的歧视外,更多的是隐性歧视。“企业不挑明,但实际上设置了不要女生的条件,这往往让我们做很多无用功,还会打击信心。”李甜甜说。

  全国妇联发展部2011年发布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56.7%的被访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91.9%的被访女大学生感受到用人单位的性别偏见。2011年《北京市高校女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还显示:16.7%的女大学生表示经常受到歧视。

  有学者观察认为,目前女大学生持续增多,一些高校甚至已形成“阴盛阳衰”局面,而就业之难将矛盾更加凸显出来。

  记者查阅相关数据发现,从全国范围看,女大学生的比重由1957年的23%提升到2008年的54%。同时,在一些一向男生多于女生的高校中,女生也逐渐成为“多数派”。而在文科类学校,女生则更多,上海外国语大学还常为80%都是女生的“校园生态系统”烦恼。

  “‘阴盛阳衰’的格局与以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现实给女大学生就业带来不小的冲突。”北京益仁平中心性别平等工作组工作人员马寅娜说,女性在遭遇求职不公正对待后,容易引发“学得好不如嫁得好,赶招聘会不如赶婚介会”等不良思潮,加剧社会资源浪费和人力市场的不平衡。

   反就业性别歧视 不能完成的任务?

  据了解,我国在劳动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都提出反对就业歧视,但有专家认为,由于没有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承担何种行政和民事责任,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执行机关,目前的法律对就业歧视起不到实质的规范作用。

  “我们做了次调查,发现一半以上女生在遭受就业性别歧视时采取了默默忍受的态度,仅10%的人表示考虑投诉或起诉用人单位。”夏媛说。

  一些被调查的女生认为,投诉或诉讼都会耗费不少精力、时间和金钱,很多时候证据也不易获得,就算采取行动也不见得有多少效果,找工作期间也没有太多心思纠缠在这上面,因而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马寅娜建议女生在自强自立的同时,也呼吁国家能出台反就业性别歧视方面的法律。“比如,规定一般企业招聘的女性员工要达到一定比例,另外在女生特有的生育成本上,国家也要承担一部分,减轻企业负担,这样企业招聘女员工的积极性也会相应增加。”(新闻来源:新华网)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12-04-27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