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史海钩沉
  

朱光亚与吉林大学物理系

1953年7月16日,朱光亚给教务处的“关于物理系专业与专门化设置”报告。吉林大学档案馆馆藏

物理系1953级学生在朱光亚课上的情景。吉林大学档案馆馆藏

■70年光辉历程 70年难忘记忆·档案故事

1952年8月,朱光亚正在朝鲜参加板门店谈判。当时担任中方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英文翻译的他,接到了中央教育部的通知,调他到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刚刚成立的物理系任教授。同年12月,长春的冬天雪花飞扬,年仅28岁、刚刚脱下戎装从朝鲜战场归来的朱光亚,英气勃发地来到东北人民大学报到,成为这里最年轻的教授。

创建物理系一切从零开始,作为普通物理教研室主任、代系主任的朱光亚做了大量教学管理和建系基础性工作,他起草、撰写专业设置方案、教学计划、教师培养计划、开课计划、工作总结、报告等材料。其中一些珍贵的手稿被保存在吉林大学的档案中。

为提高青年教师授课水平,朱光亚要求辅导教师随学生一起听课,青年教师给学生讲课前必须试讲,他还亲授小班习题课给青年教师做示范。朱光亚对教学精雕细镂,提出许多创新性工作方法。例如,习题卡片制度,他要求青年教师在上课前编写好上习题课用的卡片(讲稿),并经过他审阅、修改。他的审查极为认真,连解题步骤、计算误差、文字符号甚至错别字都找出并修改。有的习题课卡片内容只有两页,但朱光亚用红笔批改的内容却达3页之多,为青年教师树立了严谨的教风。

朱光亚还采取“教材研究会”的形式,引导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对比苏联教材与英美教材之优缺点,朱光亚特别指出学生对物理概念理解有困难的地方,指出教科书、教学大纲中编排不恰当之处等。根据现存的朱光亚的教学手稿记载,仅1953年的两个半月内,他就主持召开了7次教材研究会,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研讨,每次研究会他都亲自做记录。

朱光亚在领导建设物理系的同时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先后为5个年级学生讲授普通物理、力学、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等课程。他认真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时常给学生辅导答疑到深夜。为了有效解决学生课堂疑问,他创造了书面答疑制度,印制了“答疑卡片”——学生可以把问题写在卡片上,交由老师作书面回答,这为师生间学习和交流提供了条件,成为课堂延伸的一种有效方式。

朱光亚讲课思路明晰,条理性强,概念透彻,鞭辟入里,板书工整飘逸,深受学生的欢迎。他的学生曾回忆说:“听朱老师的课,就是一种享受。”

从一张物理系1953级学生正在聚精会神聆听朱光亚讲课的照片上可以看出,学生的神态、精神高度集中,瞪大眼睛,竖起耳朵,唯恐漏掉朱光亚讲的内容。后排学生有的抻长脖子、歪着头,唯恐看不清板书。

朱光亚在东北人民大学任教期间,充分展示了他卓越的教育才能。可以说,没有朱光亚等拓业先贤们行物理系开创之功,就没有今天的吉大物理学科。吉大物理系至今已培养出了6位中科院院士,其中陈佳洱、宋家树、王世绩都是朱光亚亲自教过的学生;培养了近万名毕业生,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卓越贡献。

1955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研制我国自己的核武器。5月,朱光亚奉命调往北京,从此他的名字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他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历次原子弹、氢弹的试验,为原子弹、氢弹技术突破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后又相继组织实施了核电站筹建、核燃料生产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等项目研究开发计划,并参与了“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还参与了中国工程院筹建工作,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

朱光亚是一位品德高尚、才智超群、功勋卓著的科学家,是老一辈科学家才识与品行双馨的杰出代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4年,国际小行星中心批准将国际编号为10388号小行星命名为“朱光亚星”。2011年,朱光亚入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

(作者高鸿雁  单位:吉林大学档案馆)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19-07-22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