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掠影
  

“乐考”让学习成为一种期待


 近日,北京市东城区小学一、二年级全体学生在这个期末取消具体分数,迎来乐考。这种等级制评价机制为儿童健康成长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

乐考让学习成为一种期待

超市购物”“逛庙会、探妙趣”……近日,北京市东城区小学一、二年级全体学生在这个期末迎来乐考”——取消具体分数,采取等级制评价引导低龄儿童,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展现自我。

这也意味着东城区65所小学,近两万名一、二年级学生告别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纸笔统一测试。

考试,也可以充满童趣

拎着塑料小篮,北京市崇文小学二年级一班的张子初和小伙伴一同来到了学校超市,她的任务就是购物”——以去超市购物的方式,完成二年级各项需要掌握的知识与能力。

笔试并非是检测学习效果的唯一方式,超市购物正是用超市的形式呈现各项考查内容。语文、数学、英语根据本学科特点分别设立不同的考查板块,每个板块设立一个购物区域,每个区域的考查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即简单、中等、提高。依据超市的特点这三个层次在超市中分别以限时促销”“新品速递”“精选商品呈现。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水平选取相应内容,然后到各个板块区域进行考查。

没有了期末复习时不可避免的题海战术,解放了孩子的眼睛。新的测试形式也让北京市西中街小学二年级教师许淑芬有了新的感受,可以近距离地与学生交流,了解了通过笔试了解不到的一些学生思维过程。

乐考,如何评价学生

乐考真正来临,一丝隐忧也同时显现。学生家长刘鹏担心:“‘乐考也是考。变成单纯的游戏简单,变成有质量的快乐考试就需要设计。的确,学生学业成果的呈现形式不同,是对教师、家长、教研部门如何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一种挑战。

在北京市史家小学,记者看到,学校用绘制成长记录尺(基础性评价)、培育个人成长树(过程性评价)、搭建创意展示台(展示性评价)三个尺度来考查学生。其实,这更像一种分享与展示。成长记录尺指向学生专注的学习状态和基本知识与能力的达成,以学生作业展示专项达标测试为主要考核方式;个人成长树指向学生概括总结与反思思维的发展,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单元知识整理错题整理为主要考核方式;创意展示台指向学生综合素养和自主选择能力的形成,以学科创意表达为主要考核方式。在学期末,设立考试周对各学科学习成果进行集中展示。

在史家小学副校长陈凤伟看来,乐考不单单是考试形式的变化,更是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等的变化。过去,孩子们在准备考试的时间段内,就是反反复复地做题。而现在,从关注一张考卷转向关注日常的学习,并以此为契机,从知识掌握转化为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学习品质的形成。而这种测试方案,在史家学区的4所学校都将执行。

乐考对师生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我们看到的乐学嘉年华,或者情景再现、口语展示等,都是值得肯定的一系列有益尝试。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新课程研究院院长刘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考试作为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是必要的,但目前考试的内容、功能、形式等亟须变革。

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勇气做到乐学’‘乐教’‘乐考,绝大多数的学校仍然将纸笔考试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手段。实际上,乐考对学生的要求并不低,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如何使乐考与评价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和科学有效,能够指向学生真正的综合素质,还有很大距离。刘坚认为。

这也正是家长关注的。不少家长提出,还要考虑乐考的后期效果,即学生、家长对考试的认识。一时的快乐、鼓励不要成为松懈的借口。等级评定看不到细微的差距,孩子们有可能会有自满情绪。因此,如何将乐考转化为乐学的动力尤为重要。

刘坚建议,教育工作者不能将目光局限于考试评价的形式和手段上,而要改革教育评价的理念,重视成长记录,摒弃以某几门学科分数高低、用常模参照的简单思维来评价学生的错误做法,为儿童健康成长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面对儿童,唯一能够确定的是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15-01-26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