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纵观各种培训班,从小学开始,数学就可以说一直都是最火的补习科目。小学要不要去学奥数,去读数学培训班,对不少家长来说,已经上升到“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
现在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选择数学培训班已不稀奇,数学培训班已向下蔓延到一二年级的娃,甚至有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也在上数学的学科培训。
幼儿园的数学卷难度超过一年级
陈妈的儿子今年读一年级,她一直崇尚“孩子要有快乐童年”,也很认可“零起点”教学,除了给儿子报了几个兴趣班,学科类基本没涉及。读了一年级后,陈妈才发现,像儿子这样“一张白纸”的实在难找!自己孩子还很“懵懂”,别人家的娃已经搞得很灵清了。在班级QQ群里久了之后,她更“凌乱”了:“班里有七八个小孩在读数学班,有妈妈晒过题目,有点像奥数题,很难!”她去打听了下,班里几个孩子,从一年级就开始去报数学培训班,报班前要先考试,根据考试成绩高低进不同程度的班,最高级别的班,学得已经比较深了。
陈妈口中的某机构数学培训班,张妈也给儿子报了。“儿子已经二年级,读了两年了。”张妈说,“儿子幼儿园时对数学比较有兴趣,就给他报了一个,试听了两节课,觉得能理解,就一直读了,每周去上课一次,每次两个小时不到。”张妈说,儿子数学比较好,分班考试比较出色,现在进的是最高级别的“超常班”。而她发现,每次去培训班上课,班里的很多家长都在“陪读”,听讲,认真做笔记,回去敦促孩子、辅导、答疑:“他们非常认真。”
“真的很夸张。”还有一位妈妈和学堂君吐槽,孩子大班就在一家培训机构学数学,前段时间做的卷子,失分很多,很多题都超过一年级难度了。但她觉得,牛娃太多,还是要继续学。
很多家长认为
拿到奥赛奖,就可以作为进热门民办初中的筹码
上周,学堂君随机找了几个一二年级的班级做调查。
基本上,每个班都有孩子在读课文数学培训班,比例高的,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常见的几个数学培训机构,都是和几大杯赛挂钩的,很多家长说,从小开始一水儿学到高年级,最终拿奖了,就可以作为进入热门民办初中的筹码。
“有些孩子,一年级就能做二三年级的题。其实家长也很累。”一位数学老师说,班里几个数学比较好的都在外面学,一方面是有些孩子对数学有兴趣,另一方面,是家长之间有这个氛围,会互相比较。“平时上课的内容比较简单,看不太出来,但是在做一些思维方面的题,上过班的孩子,做得就比较好。他们接触过这类的题目,知道解题思路了。”这位数学老师认为,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数学培训班,“数感好的孩子,在三四年级,数学素养有了一定的基础,补充学习会更合适。”
一位一年级班主任说,经常会在QQ群里看到家长在聊要报哪个数学培训班,有些妈妈说给孩子报了,一些妈妈就摒不牢了,也会去报,没有仔细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觉得“读总比不读好”。
【各方看法】
数学培训越来越低龄到底有没有必要?
课外的学习,不是超前的学习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郎建胜一直对小学数学教育很有研究,曾经在小学任教多年。
在他看来,孩子如果对数学有爱好,适当用课余时间钻研、学习一些略高于教材要求的数学内容,对于开发智力,发展数学思维是有好处的,而且能进一步激发对数学的热爱。
“但需要注意的是,课外的学习,不是超前的学习,不是把以后要学的知识内容提前学,这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有负面影响。学习的内容上,要注意知识点和教材同步的前提下,难度增大一点,思考性更强一点。”他特别强调说,课余的学习,一定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为出发点,激发学习兴趣,让他更喜欢数学,而不是以获奖为目的,片面追求在竞赛中拿奖,“获奖就需要强化训练,这种训练会抹杀孩子的兴趣。”
郎教授说,一二年级的孩子,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还比较少,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就训练。他建议,对于数学思维比较好的孩子,学校老师或家长每天可以给他留一道思维训练题,让他思考。
适合学奥数的孩子很少,没有必要盲目追捧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汪一敏认为,孩子在小学低年级,其实不用急,孩子的思维发展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数学知识也没有到一定的储备量,让孩子去学,会比较困难。另一方面,低年级的孩子对语文的理解还没有到一定的程度,有些数学问题表达要有正确的理解,但这个年纪的孩子理解不了,“到四五年级,可能很快能轻松理解,但在低年级,可能要弄一周。”汪教授说,他们曾经做过调查统计,数感好,适合学奥数的孩子,只占5%——10%左右,一个班里只有几个人,没有必要盲目追捧。
先学的人考试比较好,这挺迷惑人
浙江省新思维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陈敏老师说:“我个人作为老师和家长,反对全民奥数,但不反对有天赋的孩子得到及早的发现和启蒙。我觉得衡量孩子适不适合学奥数的唯一标准是他的眼睛里有没有光。”陈老师说,现在有些孩子没机会发展自己的思考,只是用记忆的方法来学习文本知识,知道题目怎么做,但没有经历过如何去构建这个想法,思维能力是没发展的,很可惜。
她举例说,比如让一个一年级孩子算“57-8”,这道题是孩子发展自己思考的很好的机会,可以用自己的各种方法来解决这个新问题,然后慢慢掌握方法。但如果很着急让孩子列一个竖式,会算了、算的正确率也高,但是却失去了数学里最有意思的环节——思考的部分。“数学中有些解法是巧妙的、灵动的,会让孩子很有成就感。但可惜的是,很多孩子体会不到这个。有些孩子基础并不好,每次上培训班只会记题目的答案,很无奈。”现在的小学数学评价方式,的确存在先学的人考试比较好,练习的量大,也不容易做错,这挺迷惑人。(新闻来源:今日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