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掠影
  

生活单调何来作文素材


    孩子的业余生活几乎没有,课外阅读也几近压缩到零,失去了生活本身和文字的滋养,笔下文字自然面目可憎,乏善可陈。 

  到了初三的第二学期,在浓重的中考氛围裹挟下,大多数孩子的生活都逐渐单调成了两点一线,从家到校,从校到家。之前多彩而有意蕴的生活都淡化成了朦胧的水墨背景,迎面的只有火红的“拼搏”二字。

  吊诡的是,你所失去的未必能够平衡你所得到的。

  前不久一次语文区统考,小作文的题目是:《对北京颐和园的两条经典游览线路择一予以说明》。事后想,这题出得实在有水平:既检验了学生们写说明性应用文的能力,同时还考察了孩子们对位于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暗合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查考目的,且契合了家国之爱的道德要求。十分的一道题目,考得孩子们哀鸿遍野。白豆拼命回忆小的时候我带她去颐和园时,为她讲述的有关佛香阁、昆明湖等的简单知识,本着“知道的多说,不知道的少说”的原则,有详有略地勉强拼凑成文,结果也还算令人满意。之后,白豆心有余悸地说,幸亏考的是颐和园,要是考天坛啥的,我就只能干瞪眼了。

  寒假里,很多家长和孩子挤出时间,在寒风凛冽的冬日,匆匆“学习”了北京的几处世界文化遗产。

  由此可见,语文成绩,反映的是积累,无论课上课下。

  书卷中,春光里,只要他们双眼微睁,神情恬淡,心底的旋律或低回微澜,或冲折跌宕,或辽远,甚或留白,他们就是在感受,在吮吸,在学习,在成长——以他们陌生却欢喜的方式。我始终认为,让孩子们疏离这样的成长方式,是他们一生的损失,无可挽回。凡事都有时机,学习是这样,成长也是。

  只是,中考步步迫近了。

  一天,白豆怅然若失地说:“妈妈,我越来越发愁语文了。”

  “语文?怎么会?这不是你最有把握的科目吗?”

  白豆解释道:“以前是啊,那是因为我看的书多,去的地方也多,所以不愁没有作文素材。可是现在,除了中考要考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啥的,别的书基本没时间碰,更别提出门了。以前写作文的时候,觉得可写的素材很多,顺手拈来,可是现在,首先发愁写什么,脑子里空白一片。好容易编出个故事,写起来又觉得很不顺手。”

  我沉下心来想,当然是这样。孩子的业余生活几乎没有,课外阅读也几近压缩到零,失去了生活本身和文字的滋养,再缺乏练习的机会,笔下文字自然面目可憎,乏善可陈。

  没有别的办法,找吧,将自身的周边挖地三尺;将掠过眼眸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缕风过筛过箩。从提炼生活到提纯生活,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功力。

  前不久,白豆患上了重感冒,一把鼻涕一把泪,状态很是糟糕。我带她去了离家最近的一家三甲医院。挂完号,在儿科诊室门口候诊时,我与白豆耳语:“奇怪啊,以前这间诊室的老大夫看诊很快的,今天怎么这么慢?”

  白豆也有同感:“好像不是以前那个奶奶,换了个年轻的姐姐。”

  “是吗?难怪。大概是刚毕业的吧,业务还不很熟练。”我臆测。

  终于轮到我们。果然,坐在桌旁的是一个年轻的女医生,还没有脱去大学里常见的理科女生的形象。只是这位女医生一张口,我们便马上感受到她的独特。

  她先是礼貌地冲我点头,又友好地示意白豆坐下。全没有之前老大夫的权威却肃杀之气。

  看她耐心地问诊,中途,有别的医生请她过去临时处置一下病人,她一边起身一边连声冲白豆道歉。倒弄得习惯了被漠视的我们有几分不安。

  诊室里一时只剩下我和白豆,办公桌上,一根长钉子上已经扎了厚厚的一摞挂号条,白豆见状,由衷地感叹:“这个姐姐都看了这么多病人了?真辛苦啊!”

  我的眼睛四下环顾,电暖气旁边的角落放着一只放了些杂志和病历的纸箱子,上面竟卧着一只肥硕的白猫。

  “一只猫!”白豆叫出了声。

  睡梦正酣的猫被惊醒,懒懒地睁眼看了看我们,随即又沉入梦乡。

  白豆小声道:“医院里怎么会有猫?”

  我未及回答,白豆复自语:“看它的毛色有些脏,是流浪猫吧?外面这么冷,一定是医生姐姐好心收留了它。”

  这时,年轻的女医生匆匆回到了诊室。问清了白豆的症状,开了几种药,并细心交代了每一种药的用法用量,最后还一再嘱咐要好好休息,多喝水。

  离开医院时,我问白豆:“今天的所见所闻,能不能写篇作文呢?”

  白豆立刻一副“於我心有戚戚焉”的神气:“当然!猫的慵懒与医生的勤勉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呢。更何况——”白豆眼波流转,“那只猫的毛色是白的,医生姐姐的工作服也是白的!”

  白豆立刻学会了将庸常的现实生活进行升华。之后果然依据这一素材写了篇作文,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一晚,正看电视。新闻里正在报道台湾的一幢高层建筑发生因煤气泄漏而引发的火灾。全楼的人安全疏散到楼前的空地。画面上,消防人员攀爬上楼面救火,被疏散的居民聚集在一起交谈。我突发感慨:“如果不是因为这场事故,这些住在高层建筑里的许多人,恐怕一生也不会彼此说上一句话。”我说完这话,白豆异乎寻常地深深地看了我一眼。

  之后很久,我才知道,我的一句话竟深入到白豆的内心,她把这个场景搬到了她的一篇作文里,在文中想象出一个小男孩,这个孩子把疏散时从家中带出的一瓶水慷慨地赠与了文中的“我”——一个素昧平生、正焦渴难耐的小姐姐。此举更令“我”深刻感知人情之暖,人性之美。这篇作文也博得了老师的赞赏。

  又一晚,白豆写作业,我陪在一旁看书。夜色深沉静谧。

  忽然,楼下传来一阵呵斥声,随后是孩子的哭闹声。谛听良久,我听出是楼下住着的一位母亲在高声责骂她的孩子,隐隐约约地,似乎还有捶打的声音。那孩子年龄尚幼,哭得声嘶力竭。

  白豆目视我:“妈妈,我现在觉得我真是幸运啊,没有碰上这样的父母。”

  我说:“原来,失去理性的父母竟是这样的丑陋。”

  见白豆仍然沉浸在刚才的气氛里,我不由得提醒道:“不早了,快写作业吧。”

  白豆神情郁郁,手托下巴,两眼空蒙:“我要再感受一会儿,也许能写篇作文,也许——”

  提炼生活,升华生活,感知生活,咀嚼生活——中考,依然没能迟滞白豆成长的脚步,感谢生活!(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16-04-15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