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孩子第一次离开家人一整天,我很担心,也不知道他在幼儿园有没有哭闹……”想必,这句话道出了每一位新生家长的心声。家园微信群的出现,恰巧给家长解决了这一苦恼,家长们不仅能够通过它了解幼儿在园表现,还能够彼此分享和交流育儿经验。
微信群作为一种便捷的网络社交工具,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促进了家园之间的沟通交流,但是如果使用不好,也会在无意中“绑架”了教师和家长,耽误了时间、耗费了精力不说,还可能造成了误会。那么,家园双方该如何合理适度地利用好微信群呢?
现象一瞥:微信群变“秀场”
幼儿园手工活动结束后,所有小朋友都按照老师的要求制作了一封写给爸爸妈妈的信。老师让小朋友们排队依次把粘好的信封交给老师,老师写上爸爸妈妈的名字后,让幼儿拿着信站好,拍下照片。
直到班级里所有小朋友都拍好照片后,老师又组织大家一起到宽敞的地方拍一张大合照。照好后,老师查看照片,发现有的孩子没笑或是被挡住了脸,就立即组织孩子们重新拍照。折腾了好一会儿,老师才拿出手机,打开微信,将这张“完美”的合照发到家园微信群中。
自从有了家园微信群后,教师摆拍照片发到群里的现象就越来越多,要求孩子看镜头,又要求孩子做指定动作,还要求孩子面带微笑。家长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恨不得时刻看到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教师为了满足家长的这一需求,在每组织完成一项活动时,都会抓住幼儿不放,让幼儿排好队一个一个地摆拍照片,再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后发到群里。
这个过程让教师和幼儿都苦不堪言。教师一味地讨好家长,使教育的本质变了味。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每天拍照、发微信占用了很多教育活动的时间,这不仅干扰了一日活动安排的节奏,也让微信群设立的初衷变了味,让教育的场所变成了“秀场”。
教师说法:微时代教师的难言之隐
“噔噔噔、噔噔噔”的声音时常在耳边响起,在幼儿园里,家园微信群高频的使用率,使其成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主要工具。教师在使用家园微信群的过程中虽有诸多便利,但也有一些难言之隐。
机不离手,时间成本高
在刘老师看来,尽管家园微信群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家长和老师的交流沟通,也节省了通话、短信的资费,但是老师在时间成本上还是有负担的,“只要我一有空,就要去看看微信群里有什么消息,生怕错过什么,也挺累的。有一次天气不好,到了入园时间,孩子们来得不多。家长们陆续在微信群中请假,当时我和主班老师忙着分发孩子们的早餐,只得保育员老师关注微信群动态,标记请假的幼儿及时上报园里,以便接下来按照班级人数来配备间点、午餐、课程活动等。”还有一次,一名家长只在微信群里给孩子请了假,刘老师没有及时留意到,还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她建议家长们,重要的、特别是紧急的事情,尽量电话通知老师。
工作增多,压力增大
前不久,“教师在家园微信群发了一条消息,家长们都炸开了锅”的新闻引起很多教师的注意。原来是幼儿园的某一活动还有8个名额,教师在微信群里通知让感兴趣的家长抓紧报名,结果家长在群里纷纷自荐,为了名额争得不可开交。
“之前的大班孩子毕业了,但是我不敢退出家园微信群。”一所幼儿园的陈老师坦言,微信群只在自己任教的时候有作用,学生毕业离园了,微信群就失去了通知消息的必要性,成为一个负担,“如果我每年教一届幼儿都建立微信群,那几年后我得有多少微信群啊?不教这个班了,学生家长有问题你能不回复吗?老师时间有限,也回答不过来。但退群也不好啊,毕竟是自己教过的学生家长,我们也很矛盾。”
教育失真,忽视本原
教师在发送微信消息的过程中,就会把原本关注幼儿的精力转移,忽略了儿童的真正需求,改变了教育的本来样子。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笔者经常发现教师手持手机给幼儿拍照。如:教师在美术课后为每个幼儿和自己的作品合影,表情不好的幼儿被教师要求重拍;排队喝水等摆拍也常常被教师发布到微信群中。教师占用了部分时间把拍照变成“摆拍”,更多的是表面性的工作。这既不能帮助家长真正了解幼儿的一日生活,也没能给予家长实质性的教育建议,忽视了教育本原。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们被微信“绑架”,教师也不例外。教师通过家园微信群分享的幼儿摆拍照片,实质是片面追求家园沟通的表现。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纲要》对幼儿教师角色的定位是“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始终坚守在教师角色定位上,而不是在微信上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
家长观点:频频刷屏,家长吃不消
不可否认,家园微信群确实是一种有效的家园沟通手段,但是也催生出很多问题。从家长方面来看,可以分成两大阵营,一部分认为家园微信群非常方便沟通交流,持支持态度,另一部分认为家园微信群弊大于利,反对过度利用。
刷屏不断,手机响不停
“手机本身流量就不多,微信群中老师发送的图片又不得不看……”提起家园微信群,有的家长感到很头疼。手机一响,家长就紧张,担心是不是孩子在幼儿园出什么事情了;有时动辄上百条的消息,也要逐条翻阅,担心错过了老师的重要通知。家长坦言,自己也有工作要做,可是老师一刷屏,手机就响不停,导致家长难以安心工作。
家长晒娃,自卖自夸
“我家宝宝正在参加‘最美宝宝’的评选活动,希望各位家长给我家宝宝投上宝贵的一票……”现在的家长晒娃,也是越来越方便,把自己孩子的照片上传到群里,发起投票活动,“晒娃风”一阵接一阵地刮,把其他家长原本平静的生活吹得波涛汹涌。但是,家长在晒娃的时候也应该反思,孩子需要的到底是不是这种过度的关注,晒娃到底是不是家长在自卖自夸呢?
点赞风波,引发苦恼
乐乐妈妈说,有位妈妈在家园微信群里发了条消息,说自己的孩子回家后表演了一段在幼儿园学的舞蹈,跳得非常好,非常感谢老师。紧接着就引发了一场集体点赞风波,有的家长说“我们的孩子都是最棒的”,有的说“老师辛苦了”,等等。乐乐妈妈说,对于这种“点赞潮流”,其实她是非常纠结的,自己本身工作就很忙,确实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盯着微信群,但是别的家长都点赞评论,自己如果不随大溜,就会显得不合群。
沟通群变广告群
代购、卖保险、发广告、关注公众号等,家园微信群俨然变成了一个“小市场”。据有些家长反映,家园微信群用着用着就变味了,由沟通群变成了广告群,各种代购分享关注,时不时在群里出现,打扰到了其他人原本平静的生活。
交流具有局限性
据一位幼儿园老师说:“有一次班里两个小朋友打架了,本来没什么事,老师当时就已经解决了,但是回家后双方家长又在微信群里交流,结果说着说着就吵起来了,如果是当面交流,肯定不会闹到这种程度……”由于微信文字看不出说话当事人的表情和语气,所以难免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导致争执和冲突事件的发生。由此可见,微信交流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我有对策:适度参与,还教育该有的平静
家庭和幼儿园是实施幼儿教育的两大责任主体,家庭是给予儿童生命、基本生存和打下最早烙印的地方,而幼儿园是孩子接受集体教育,与教师、同伴之间产生互动和相互影响的地方。两者若能在一定程度上良性配合,形成家园共育的合力,必定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但是,随着家长“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攀比,以及对孩子的过高期望和美好想象,导致家长对早期教育存在过度期待,对幼儿园教育过度参与,打扰到原本平静的幼儿教育。
那么,面对家园微信群,家长该怎样与幼儿园合力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呢?
制定规则,共同遵守
在微信群的应用中,教师首先应起到模范和领导作用,在规范自己行为的同时,还要为家长或者同家长一起制定一个共同的规则。在建群之初就应该明确规定,建立微信群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家园共育,所以必须明确规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家长要自觉遵守规定,端正自己的角色和位置,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相信孩子,相信老师
家长在送幼儿入园的同时,首先要做好自我调节,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同时也要对老师有信心,相信老师能够教育和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减少不必要的担心,不给老师和幼儿园增添不必要的麻烦,是一个理智的家长应该做到的。
良性沟通,理性分享
在生活中,微信群毕竟是个公共的交流平台,家长在此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形成良好的媒体素养,良性沟通,创设良好的聊天氛围,避免不必要的争执和冲突。而对于一些交流和分享,家长应该培养自己理性判断的能力,慎重选择,适当分享。自己的私事或者重要的事可以和老师私聊,不要占用公共的交流平台,以免给其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除了家园彼此交流沟通信息外,幼儿园应该充分利用微信群向家长传递科学育儿知识,使家园在教育理念一致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学习与发展。(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