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掠影
  

体育与健康课:如何赢得学生真爱


近年来,体育与健康课程屡屡遭人诟病:“学生喜爱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现状究竟如何?存在什么问题?体育与健康课程该怎样改革?近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举行的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和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优秀健康教育课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对此给出了答案。

体育课改革正在向学生需求看齐

本届观摩展示活动包括体育课和健康教育课展示。体育课展示活动,共有26个省份的28个单位报送了中小学参评课例440节,而健康教育课则有10个省份报送了67节课例,总共报送的课达到507节。现场活动展示了48节体育课和6节健康教育课。

据中国教育学会学校体育卫生分会秘书长耿培新介绍,本届展示活动报送的体育课内容丰富,既有传统体育项目,也有学校开发的校本教材,涵盖了田径、球类、体操、武术、垒球、网球、珍珠球、空竹等多种课程;健康教育课则包含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等内容。

接受记者采访时耿培新指出,本届活动展示的体育与健康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地近两年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后各地积极提升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效果的改革成果。“展示课围绕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为统领,以健身育人为目标,尊重体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本届展示活动技术专家、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党委书记、青年*汪晓赞看来,与以往相比,本届展示活动在以下方面有大幅提升:一是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理解力和教学创新能力大大提升;二是凸显了课堂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得到贯彻;三是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与开发,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四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手段。

三天的观摩展示活动,吸引了4000余名体育教育工作者参加,可谓盛况空前,这既表明了大家对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及改革的关注,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大家对展示活动的追捧。

中国教科院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分析说,近年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学校体育,先后下发过很多文件,尤其是校园足球成为国家战略后,大家都很想知道每周一节足球课该怎样上,体育教学改革该如何改,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都有哪些,“因此,格外重视和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也自然会积极参与其中”。

中国教育学会学校体育卫生分会理事长杨贵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04年开始举办的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每两年举行一届,目前已经举行了七届。展示活动不仅促进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体育教师和教学改革成果。“展示活动交流了教学经验,展示了教学成果,引发了教学思考,提升了教学感悟,对推动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体育与健康教育仍需更多融合

展示课上,浙江省温州中学郑翔老师的一节篮球课“持球交叉步突破”吸引了众多观摩者的目光:别开生面的准备活动,引人入胜且实效性强的练习,时尚科学的体能训练,活泼有趣的放松部分将学生串联在丰富多彩的运动中,教师教学组织有序、教法得当,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课,都是“不出汗、不脏衣、不喘气、不摔跤、不擦皮、不受伤、不长跑”且“无强度、无对抗、无冲撞”,被称之为“七不三无”的温柔体育。

导致这一状况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的教学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要么是体育课上得枯燥无味,要么是上成了教师强调纪律的“军事课”,要么干脆上成了放任自流的“放羊课”。

“必须改变这种状况,让体育与健康课回归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能、完善人格的三位一体目标上。”吴键强调。他在评课中,对郑翔的课给予很高的评价:“郑翔老师的课既有趣,又有强度,实效性强,还有锻炼体能的方法和手段,同时让学生体会了完整的篮球运动,今后的体育课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当然了,如果这个课再加些组织学生比赛的内容就更好了。”

吴键认为,现在的体育课过于“规范”,应该冲破一些条条框框束缚,“体育的魅力在于运动,让学生‘动起来’才是硬道理。同时,体育的目标是健康,因此在体育课里应该教会学生更多健康的知识和技能,让体育真正为健康服务”。

一些专家和学者也认为,新课标强调目标引领内容,而展示活动突出的是课堂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更多是围绕指定或者自定的教学内容来展开。专家指出,用指定或者自定课堂学习目标取代指定或自定教材,可能会给体育教师更多选择、发展和创造的空间丰富展示内容,同时也有助于观摩教师更好地理解目标引领内容的课改精神。

展示活动上,尽管健康教育课的展示只有6节,却吸引了相当多的体育教师观摩、学习。广西大学附属中学教师黎熊宇的一堂“科学发展体能”课,让学生在了解体能概念和体能发展的特点及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认识到了不同运动项目对发展不同体能要素的影响及效果。而重庆市西城小学王春来老师的一堂“我从哪里来”则通过体验母亲育儿的生理过程,让学生了解了生命孕育的过程,体验了母亲孕育的辛苦,进而产生感恩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

本届大会技术专家、北京大学儿少卫生研究所副所长马迎华,在听了黎熊宇、王春来老师的课后赞不绝口。她认为,体育和健康教育需要有这样的融合,“在体育课中渗透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中普及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体育与健康课才更有生命力,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马迎华呼吁,要在今后的展示课上多增加健康教育内容,“体育课和健康教育课同样重要,今后的展示课没有必要强调体育课或健康教育课,如果还是要分开,比例应当再高或各占一半吧!”

三大核心素养是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目标

必须改变“学生喜爱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上了12年体育课,却没有学会一项技能”“学了知识,却不会技能”的现状,努力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大核心素养,成了参加本届展示大会4000余名学校体育工作者乃至全国学校体育界的共识。

2016年9月,由教育部组织的北京师范大学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标志着中国教育进入核心素养引领教学改革与学生发展的时代。

耿培新说:“即将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提出了运动技能、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大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这是今后中小学体育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也是今后体育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

耿培新认为,今后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运动技能、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大学科核心素养统领体育教学改革的全过程。“因此,学校体育必须紧紧围绕‘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强化体育学科本质’这一中心,深入钻研各类运动项目对学生发展运动技能、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教育价值。通过设置适宜的教学情境、问题,创设师生和谐互动、形式灵活多样、气氛热烈活泼、学生乐学爱学、教学富有实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新生态。”他说。

新一轮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以来,我国的“体育课”已经被修改为“体育与健康课”,这也体现了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改革理念。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巡视员廖文科看来,体育课和健康教育课是向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当前“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两者必须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这既是当前‘健康中国’建设的需要,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同时也是体育教育观念与理念的更新。”(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17-07-20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