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文教新闻
  

福州:童趣德育之花 贴近孩子心扉


220日是福州传统的“拗九节”,也是这座文明城市的“孝顺节”。一大早,福州教院附中教学楼前的宣传栏就被围得水泄不通,“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成果展在这里展出。一张张温馨的照片、一篇篇感人的心得,引来老师同学们由衷的赞叹。同学们参与的“孝顺节”实践活动各具特色:有的帮父母买菜、做饭、收拾房间;有的为父母、爷爷、奶奶洗头、洗脚、按摩……

  近年来,福州全方位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品牌、树载体,多姿多彩的活动成为这座文明城市滋润孩子心田的阳光和雨露。

  德育活动贴近孩子心扉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关键在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德育活动要像充满童趣的花朵,才能吸引孩子、感染孩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自2008年启动以来,在福州各中小学校得到了广泛响应,就是因为贴近孩子的心扉。

  市教育系统围绕“不给他人添麻烦,做文明有礼的福州人”,引导未成年人做孝敬自立的孩子、做尊师乐学的学生、做友善互助的同窗、做遵纪守法的市民、做文明有礼的公民,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要求,细化到孩子们具体的学习生活实践之中,效果十分明显。

  如今的榕城,各种为未成年人量身打造的活动丰富多彩,“浓浓拗九节、深深感恩情”感言征集大赛、“阳光少年”评选活动等,都在无形之中塑造着孩子们的美好心灵。

 合力构建“绿色通道”

  这个星期天,福州华林路富洋广场二楼书城里人头攒动,福州市未成年人课外阅读实践基地亲子阅读活动在这里举行。《彼得金一家》、《水孩子》、《小春燕》……孩子们听着、读着,书香的种子也悄悄地播撒在他们的心田。

  未成年人课外阅读实践基地是福州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大网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福州社会各界积极发挥作用,努力为130万未成年人开辟成长的“绿色通道”。

  福州30个市级以上德育教育基地、37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部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组建了小茉莉艺术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福州市还在农村留守儿童集中的村居、学校建立“阳光图书室”、“爱心书屋”、“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等活动阵地,把关爱洒向每一个未成年人。 (新闻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12-02-23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