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5个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成为孩子的“乐园”,7万多名“爱心妈妈”结对帮扶。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倾力呵护——“留守花朵”在阳光下绽放 “活动室”情暖童心
5月30日,合肥市最大的龙岗开发区留守流动儿童之家揭牌,附近800多名留守儿童、2600多名流动儿童课外时间有了学习娱乐的好去处。
“一放暑假,孩子就没地方去,我们在外务工很担心他的安全。现在有了留守流动儿童之家,孩子在那和小伙伴们一起看书、看电视、做游戏,我们上班也放心了。 ”合肥龙岗开发区孙大郢新村村民丁炎说。
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约360万人,他们的健康成长牵动了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心。 2010年,省委、省政府将在全省1308个乡镇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和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纳入33项民生工程,用3年时间,由省财政投入2616万元,整合利用乡镇 (街道)、村(居)现有文化资源,为每个活动室配置价值2万元少儿图书、文体活动器材等。目前已建成活动室855个。
“活动室建成以来,镇妇联组织留守流动儿童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参观烈士陵园、参加‘六一’少儿艺术节,组织到合肥少年宫培训中心体验跆拳道、学习舞蹈、绘画等活动。 ”黄山市黄山区甘棠镇党委委员杜灵芳说。
6月2日,滁州市南谯区乌衣镇白庙村留守儿童活动室内,孩子们有的在看书,有的在画画,有的在打球。一个活动室,就是一个家,不仅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娱乐、交流的平台,而且能弥补孩子们的情感缺失和家庭教育缺位,成为留守儿童的温馨家园。
“已建好的855所活动室中,有86%建在乡镇综合文化站,有14%建在留守儿童集中的行政村、社区。 ”省妇联有关负责人说。为扩大活动室受益面,各地想方设法让活动室真正“活”起来,黄山市根据山区实际,依托村委会、农家书屋等建立活动室分站、流动站;宣城市、滁州市建立流动书屋,让图书器材漂流到偏远的村,把活动和资源向村延伸,提升活动室服务能力。
“爱心妈妈”结对帮扶
5月31日,10名“爱心妈妈”来到凤台县刘集乡谢郢小学,与留守孩子欢聚一堂庆“六一”。 “父母常年在外,每到‘六一’我就会更加思念他们。现在宿州供电公司工会‘爱心妈妈’来了,给我们带来别样的温暖。 ”凤台县刘集乡谢郢小学学生朱玉丽说。
各级妇联广泛组织 “爱心妈妈”、“代理家长”和大学生志愿者等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定期为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生活帮助和心理抚慰;组织志愿者辅导留守儿童开展阅读、绘画、游戏等;聘请“五老”人员、大学生村官、返乡大学生担任留守儿童辅导员、管理员,定期为留守儿童举办革命传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安全和法律教育讲座;与安徽生活广播联合开展“爱心妈妈牵手留守儿童”公益活动,成立“爱心妈妈牵手团”,结对帮扶留守儿童。
南陵县专门下发文件,号召全县党员干部都来关心关注留守儿童,至去年10月底,全县3164名党员干部与3993名留守儿童结上对子。绩溪县11个乡镇均组建了20余名“爱心妈妈”志愿者队伍。
4月7日上午,马鞍山慈湖乡“爱心妈妈”与乡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帮扶启动仪式在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举行,6名留守儿童与各自的 “爱心妈妈”结对后,将每月定期以电话、见面、书信等形式联系,“爱心妈妈”定期或不定期看望留守儿童。
据了解,目前全省妇联系统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达7万多人。 “爱心妈妈”让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为留守儿童营造了一个健康、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共同呵护“留守花朵”
“第一次走进上海,第一次参观科技馆,最重要的是我见到了两年没见面的父母,这个‘六一’过得太开心了。 ”长丰县朱巷小学高丹丹说。 6月1日,高丹丹和其他9位留守儿童,在泰康人寿安徽分公司和长丰县文明办工作人员带领下,开始了快乐而难忘的“亲情之旅”。
各级妇联整合各方资源,利用春节、“六一”、国庆、中秋等重要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组织广大党员、爱心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巾帼文明岗、妇委会等与留守儿童结对,广泛开展“大手牵小手、一起向前走”等关爱活动。
“农村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关爱,做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事关千万个家庭的切身利益,事关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及全面健康成长,事关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省妇联儿童部有关负责人说。
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派出所首创农村留守学生“治安保姆”工作模式,民警有针对性地与留守儿童谈心交流,依托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开展亲情活动,从生活上、心理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监护,全方位关怀留守儿童。
各级妇联携带真情、真心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用温暖和关怀帮助他们摆脱心灵的孤单。据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指导服务机构2385个,申报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儿童之家14个,各地还通过组建家庭教育专家巡讲团、举办家庭教育报告会等形式,广泛开展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