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6月6日,新安小学创办于河下莲花街。这是一所实验性学校,忠实地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当时晓庄学校等其他学校一起,被列乡村教育的试验学校。每月,陶行知先生从晓庄学校汇来50元,作为办学的费用。
1930年4月,晓庄被查封,陶先生被国民当局通缉,他开创的“生活教育”事业遭到全面扼杀,晓庄连同周围40华里的地面上的所有陶先生的“据点”——师范学校本部,八所中心小学、四个中心幼儿园,学术研究团体,三所民众学校、联村自卫团、中心木匠店等被一起查扣可封,“而新安独免于难。此后,他便成了晓庄唯一的孤儿,生命不绝如缕。在绝对的当中,经了长期的苦战,卒能维持至于今日。”(今日指《古庙活菩萨》一书出版时的1934年)但此后,新安师生的基本生活便是遇到了天大的困难,他们如何克服呢?
现在,我们查阅那汪陶师生二人的书信往来,就可以洞见那时的困难与艰辛,新安学校在那个时候,能够勉强地支撑下来,全是因为陶行知先生的全力支持与悉心呵护。有12字的赠言为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这幅专门为勉励新安师生的对联,旁边还有几个小字,“新安小学同志 陶知行题”,表明这是为新安同志写的。这幅字的背后故事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时的新安同志实在支撑不下去了,汪达之校长决定把仅有的一件大衣,跑了三十里的路拿到淮阴去典当,当了两块银元回来。可惜,不幸的是在回来的路上,仅仅有的两块银元又被贼给偷了去。实在没有办法了,他们只好写信给避难在上海的陶先生,远在上海陶先生回信说:
这种事是你们在长江北岸为乡村教育史写成悲壮的一页。我们是何等的安慰而又是何等的敬佩你们啊!
同时,附信寄来上面12个著名的对联。如今,它成了新安小学办学最朴素最坚定的见证。
如今还健在的新安学生新旅团员是淮阴区人,当年因为家贫来到新安学校免费入学读书,至今还能清楚回忆自己的新安生活。萧湖之畔,当年新安学生宋文明,也常深情地回顾新安往事。新安学校《老少通》《平民千字课》等,他还有许多印象——“起得早,睡得早,省油省灯草。”“多谢你的茶,多谢你家烟,多谢你家板凳坐半天。”他还讲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国民党军队到了淮安,士兵要割庄稼当马草料,汪达之校长闻讯后,亲自带人找到军队理论,这件事才作罢。
在那个困苦的年代,新安学校顽强地坚持下来,实践陶校长的办学初心——为人民谋幸福!那段苦难而坚强的岁月,被汪达之校长用《生活的书》顽强地记录下来,留在了人们的记忆深处。
文章来源:淮安小学微信公众号“新安校区本部”2019-12-30发布(转载时图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