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
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孕育教育思想的土壤,
这里承载着厚重的行知办学历史和文化底蕴。
开展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区域创新实践,
我们从未停止脚步。
漫漫知行路,代代行知人。陶行知先生在宝山留下了宝贵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智慧,以“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感召着宝山教育人不断追随先贤思想,继承先生遗志。

第一部分 / 师承先贤 创新实践
(4).jpg)
在宝山,我们的“学陶师陶”活动,既有着独具的历史地域特色,更有着浓郁的教育文化情结;既有着继承践行的执着与坚守,也有着创新发展的热情与理性。
我们始终弘扬“学陶师陶”主旋律: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我们试办劳动学习科研三结合的新型社会主义工学团,建设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开展“真人教育”实践,建设“大场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区”,以“小先生制”、“教学做合一”思想等引领推进区域素质教育纵深发展。
——进入21世纪,我们提出“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在两个市级项目《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区域新教育文化的建构》及《教师德业兼修教学实践形态的本土建构》主导下,创造性地践行和发展陶行知教育思想,注入“新行知”教育内涵与校园文化,推动课程与课堂改革。
——2015年,在编制“十三五”宝山区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及宝山教育综合改革方案之时,我们重新思考并谋划宝山“学陶师陶”新的定位,立足区域实际,确立了以打造“陶行知教育创新发展区”的改革目标,开启了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和现代教育理念、具有陶行知教育思想特色的教育改革新实践。组建成立“行知教育集团”、推进陶行知纪念馆与行知公园“馆园一体”建设、“生活化”课程开发等一系列项目。
第二部分 / 区域架构 内涵发展
(2).jpg)
在教育综合改革大背景下,我们倡导“学陶师陶”五个结合:即与加强教师队伍德业兼修相结合、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相结合、与推进课程改革课堂变革相结合、与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相结合、与区域教育资源交互融合相结合,赋予陶行知教育思想新的内涵与时代创造。近几年,我们在以下五方面进行了重点实践。
(一)德业兼修,教师队伍建设凸显专业精神
立足宝山“陶行知教育创新发展区”的教育战略定位,坚持“学陶师陶,以陶为师”,实施德业兼修项目,创新“师德素养”与“专业能力”双培养模式,引导广大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增强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jpg)
(二)生活践行,创新人才培养聚焦核心素养
我们积极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以生活践行为突破口,启动构建适切学生发展的生活教育课程体系和与之相配套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统整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推进中小幼学段贯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实践“艺友制”与“双师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教育内容及实践体验平台;不断优化校园文化建设,挖掘校园文化内涵,在生活教育思想引领下创建富有陶味的“一校一品”,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提供温润的校园土壤。
(3).jpg)
(三)教学相长,本土化教学实践形态呈现品牌亮点
立足课堂教学改革实际,坚持“绿色指标评价”导向,深入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研究,创新发展“小先生制”的理论精髓和实践智慧,初步形成“教学相长,相教相学”的教学模式,在中、小、幼各学段30多个学校中开展“问题化学习”的教学实验,在全区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开展“三•三制”教学的探索,推进基于网络的“说知课堂”研究和实践,使师生在宝山的校园中、课堂上收获“共同成长”的乐趣,习得“可持续发展”的素养。
(2).jpg)
(四)组团发展,科技、体育、艺术教育追求内涵品质
遵循陶行知办学思想,我们五育并举,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在科技、体育、艺术等方面创新举措,重点打造特色资源组团发展模式,形成了航空模型、应用化学、工程技术等创新联合体;足球、乒乓球联盟;书法、舞蹈、合唱、葫芦丝等共同体共33个特色发展组团,涵盖了科技、体育、艺术等各个方面,增强了一大批学校自我发展的动力,提升了宝山特色教育的内涵品质。我区获得了“全国文体工程示范区”、“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区”、“全国科技教育优秀实验区”、“全国科技场馆进校园一类示范区”、“上海市首家‘做中学’和初高中科学教育试点区”,首创国内“家庭创客行动”,为特殊才能学生的培养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3).jpg)
(五)区域联动,“五区一带”架构绘就改革蓝图
秉承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平民教育”思想,宝山积极打造新优质学校,实现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陶行知先生的改革创新精神给宝山教育改革注入了动力。我们立足实际、精准施策,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架构“五区一带”区域教育布局,即淞宝优质教育示范区、高境优质教育特色多样发展区、大场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区、长江路优质教育实践区、月杨优质教育辐射区以及沪太路沿线新农村教育发展带,通过凸显地域特点和集群特色来实现宝山区域教育均衡优质、高效发展,来满足老百姓对优质多样教育的需求,进而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目前,我们已有4个小教学区、26所公办小学参与到学区化办学试点中;已成立了行知、上大、罗店、长江路4个教育集团,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涵盖率达50%以上,初显宝山教育综合改革之成效。
(3).jpg)
第三部分 / 聚焦课程 关注课堂
(2).jpg)
多年来,宝山教育坚持以陶行知“生活教育”“创造教育”理论为指导,立足学生终身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求,以“生活践行”为中心推动课程建设和评价改革,将陶行知教育理论精髓融入课程建设,融进课堂教学之中。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课程,而课程的落实最终在课堂。课堂的转型,师生关系的转变,教与学的双向研究,是我们关注课堂、研究教学形态的初衷。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为宝山的课堂转型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开展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的“问题化学习”、以和谐课堂学习体验为主的“三三制教学”、德业兼修项目中“六步一单”教学、基于网络深度学习的“说知课堂”等,都是宝山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关注课堂转型的积极探索。对于课堂形态的研究,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启发更多新型“教与学”形态的生成,引导广大教师从关注“教”走向关注“学”。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宝山教育的改革实践永远行走在路上。我们将始终高举“学陶师陶”旗帜,以打造“陶行知教育创新发展区”为目标,不断提升宝山教育的品质与内涵。
1-着力建设以公平优质为基础的“新平民教育”
科学规划资源配置,积极构建普教、职教、社会教育相互融通的大教育体系,深入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的资源共享,特色互映。促进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这是宝山教育发展的基础。
2-着力建设以“生活践行”为特色的“生活教育”
立足学生未来生活和终身发展的需求,构建生活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多元的课程实施形式、灵活适切的教育方法和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是宝山教育发展的核心。
3-着力建设以匹配城市功能为目标的“活力教育”
坚持和赋予陶行知先生“活的教育”新内涵,以助力城市功能优化和能级提升为己任,进一步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释放学校办学活力。这是宝山教育发展的关键。
蓝图已经绘就,改革正在路上。宝山教育人将始终秉承陶行知思想精髓,求真知、育真人,全力打造陶行知教育创新发展区,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传承、实践、创新做出新的积极的贡献!
来源:宝教新闻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