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准确把握新教材的价值导向


统编教材培训的意义不言而喻,在思考和具体实施道德与法治课程新教材的过程中,上海市长宁区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引导教师准确把握统编教材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为了切实达成这个目标,我们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强调六个“重视”和三个“结合”。

抓住六环节,让培训接地气见实效

重需求分析

唯有基于教师真实需求的培训活动才有可能让教师有所收获,因此,在开展新教材全员培训之前,我们设计访谈提纲,对教师的需求做了广泛深入的分析,同时,还设置了开放性的问题——“从‘品德与社会’转为‘道德与法治’,在实施过程中您最大的困惑是什么?”我们对教师问卷及访谈结果进行梳理和分析,形成了如下的认识:1.教师对新课程、新教材有一定的知晓度;2.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有一定的畏难情绪;3.教师对实施新课程还存在具体的问题;4.对课程标准(品德与生活)、“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不了解;5.对新教材编写理念、结构体系、内容与特点不熟悉;6.法制、法治理论与知识背景不丰厚;7.教学资源不充足。

重方案制定

在调查分析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开展区域全员培训的方案,针对问题,制定明确的研训目标,依据目标,组织具体的研训内容。研训内容包括三个模块:课标与教材解读、教学设计研究和课例研讨,根据这三个模块,安排具体的培训内容,再聚焦内容,分类、分层、分阶段落实目标。

为保证新课程新教材培训的系统性,除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外,还将各校的品德与社会学科教研组组长、长宁区学科中心组成员均作为本次培训工作的培训对象,以落实三年内完成道德与法治全员培训的任务目标。

在立足区域自主解决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从教材编制者到区域教学研究者再到一线实践者层面的培训者结构。我们将本轮全员培训按照时间切割为两段:第一阶段集中在暑期,聚焦理论培训;第二阶段,以每两周一次的频率结合日常教研定期开展。在实际的研训过程中,我们结合具体内容,采用了“面对面培训”“课例研讨”以及“在线研讨”等多种培训形式。

重活动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实践与体验,因此,在培训内容的组织中,我们尤其强调有效活动的设计。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我们提出了“设计活动有目标性”“活动目标有针对性”“活动内容有可操作性”以及“预计目标与实际达成有发展性”的“四性”要求。同时,我们注重为教师提供多样的活动设计案例,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和学习起点的学生的需求。

重资源共享

从需求分析来看,目前在全员培训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资源不足,因此,在开展全员培训的过程中,我们注重资源共享,资源共享主要从两个方面落实:

一是链接资源。为顺利完成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全国推进任务,教育部建设了相关网站,将各类相关培训、电子教材、教学设计案例、培训心得交流等在网站上进行了分享。我们将这些网站网址链接给学校教研组以及教师。

二是推送资源。为解决教师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我们根据需要在相关平台推送经过筛选的、必需的资源。

重结果分析

培训中,我们注重对研讨活动轨迹和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培训中已解决、未解决、不能解决以及调整一下可以解决的问题,及时调整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了全员培训的实效性。

培训后,我们更注重两个方面的结果分析:

一是注重对课程评价结果的分析。首先,关注参与率,保证全员培训覆盖程度,并对因为特殊原因没有参加第一轮培训的教师,开展后续的在线培训和校本研修的跟进培训。其次,关注教师收获和问题,根据教师的阶段收获和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调整和优化下一步培训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二是注重对全面调研结果的分析。完成第一轮理论培训之后,在开展第二轮立足课例研究的操作层面研训的同时,我们开展了对全区各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情况的全面调研,形成“一校一报告”,及时对学校实施情况进行诊断、分析,提炼优质经验,指出具体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同时,通过阶段性的教研活动在区域层面进行归纳、总结。

重团队合作

新课程新教材分阶段全员培训,靠孤军奋战是不可能完成并产生应有的效应的,因此,我们充分重视团队合作的力量。

一方面,我们注重区际之间的联动合作。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高比例兼职教师队伍现象在各区比较普遍,优质师资短缺,校本研修不能落地,因此,聚集各区精英力量,合力解决全员培训中的瓶颈问题,成了我们的必然选择。在全员培训过程中,长宁、嘉定、黄浦三区通过专题研讨、课例研究等多种形式开展联合教研,解决了方案制定、课标解读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也加强区校之间的联动合作。一线教师在教材解读、活动设计和教学反思中的探索,是有效落实全员培训的不可或缺的实践经验,因此,在培训中,我们重视区域和学校之间的深入合作,发挥骨干教师的优势,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第一手的、可复制的经验。

突出三“结合”,全员性基础上凸显自主性

在培训中,我们还突出体现三“结合”。

一是全员培训与全面调研相结合

为更好地落实培训要求,实现课程育人目标,除了全面开展的两轮培训之外,我们还同步开展了聚焦课堂实施的全面调研,采取听随堂课、推门课,访谈,阅读教研组计划、进度、活动记录,参加备课组活动等多种形式,了解各校新教材使用的实际情况,在即时向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反馈之后,还以“一校一报告”的形式,就学校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参与研训、备课组校本研修以及课堂实施等方面的经验、问题和建议等作出书面反馈。下一阶段,我们将围绕调研后学校的改进和完善情况进行“回头看”的进一步调研。如果说全员培训整体推进了新课程实施的步伐,那么全面调研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学校的实施现状,“一校一报告”也能不断优化学校的推进节奏。

二是理论培训与课例研究相结合

在本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全员培训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开展了深入全面的理论培训,另一方面也点面结合地开展了课例研究。理论培训和课例研究相结合的研训方式,既帮助我们明确了新教材实施的方向和要求,也为一线教师尤其是高比例的兼职教师提供了具体的范式,为新课程新理念的落地、新教材新教法的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现场培训与网络研讨相结合

完成新课程新教材培训的任务时间紧要求高,拓展教师参与、投入研训的时空也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采取了现场培训和网络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在线互动研讨平台和QQ学习群,有效地弥补了现场培训的不足,将线上、线下的研讨与实践高度融合,为教师的自主、自助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17-11-20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