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掠影
  

拳拳陶子意 寸寸校友情——盛杨先生向我校捐赠陶行知半身像


清晨的阳光照进了行知实验的校园,校门口陆陆续续开始走进了不少师生。路过三阶路前的花坛前,不少人留意到了一张校园“新面孔”。一座2米高的陶行知先生半身雕像悄然来到了校园,静静伫立在行知艺术中心广场内。这是育才学校著名校友、原中央美院党委书记盛杨先生向我校捐赠的一尊由他亲自创作的陶行知先生像。

11月10日下午,上海市行知实验中学为这尊陶行知先生半身像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活动由区委副书记陆奕绎主持。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宝山区区委常委、副区长孟庆源、上海市陶行知研究协会会长吕左尔、宝山区教育局局长张治及教育系统基层代表和行知育才老校友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

说起这尊半身像,就得从盛杨先生少年时代结缘行知说起了。当时正逢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京沦陷,国家危亡。盛老师一家沿长江而上,经安徽、武汉,逃难至陪都重庆,年幼的他在国共合作成立的北泉慈幼院度过了小学时光。年岁稍长后,便来到了育才学校深造。正是在这里,盛杨老师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陶行知先生。

如今九十二岁高龄的盛老师回想育才往事,除了艺术的熏陶、技艺的锤炼,更难得的是受到了陶行知先生思想的洗礼,影响了他的艺术旨趣的形成。在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胸怀的影响之下,当时的他满怀着爱国热情、革命理想,一心要到延安去,要到鲁艺去,用自己学到的艺术技能为人民服务,创造出属于人民的作品,这也逐步成为了他一生的艺术追求。

正是由于这样的渊源,一直以来在盛杨先生心中有一个愿望,那便是制作一尊陶行知先生像以志这段与先生的情缘。在盛老师看来,今天的后人多是通过照片认识陶行知先生的形象,而他当年亲眼在育才学校的教室中、校舍中、广场中见过先生,如今他想通过这份创作还原一个更真切、鲜活的先生形象。不仅如此,盛老师在育才学习了艺术创作的本领,一生受到陶行知先生思想的指引,如今又运用所学在先生曾经办学的土地上落成一尊雕像,这应该是了却心中夙愿最圆满的方式了。

这座雕像从创作到完成历时一年,92岁高龄的盛老每道工序都是亲力亲为,连基座的高度,字体大小等都一一过问。

远望这尊雕像,我们便可遥想当年陶行知先生站立在讲堂之前的模样,只见他一手按于课本之上,凝望前方,似欲开口授课,方正之间又给人亲切之感,让观者如临行知先生的课堂之中。

慢慢走近雕像,仔细端详,细节之处无不透露着盛杨老师对陶行知先生在育才时期的回忆。雕像右下的岩石与行知先生的半身像融为一体,既暗合了当时重庆育才群山环绕的地理特点,又显示出了行知先生为兴办中国近代教育坚如磐石的品格。据盛老师介绍,他在创作时左下角的的课桌特意还原了当时艰苦办学情况下校舍简陋的样貌。可是即便是国难当头,办学艰难,陶行知先生却从来没有失去过通过教育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信心,因此雕塑中先生的眼神又是如此的坚定与淡然。

在行知实验的校园中,一砖一瓦都镌刻了行知先生与陶子们的印记。同它们一样,这座雕像今后也将在伫立校园,诉说着它背后的故事。此次行知先生半身像的落成,不仅打破时空的界限,让今天活跃在校园中的师生们看到了一个庄严又不失亲切的行知先生形象;更是凝结了以盛杨先生为代表的育才校友、行知校友对陶行知先生的崇敬与思念。

陶行知在国家危亡之时,办学兴教,从育才学校到山海工学团;如今的行知中学、行知实验中学继续沿着先生擘画的道路前行着。从行知先生创办的学校走出的校友们,以陶行知先生为纽带,以育人事业为基石,与各个学校紧密联系,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通过各种形式关心和支持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展。

 

文章来源:上海市行知实验中学微信公众号 2022-11-11(转载时图片有删减)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22-12-17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