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腔山歌”是土家人在辛苦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劳动智慧光荣之歌,俗称“喊山歌”。在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新寨镇至今还完全留存着一群高龄的土家农民一边干活一边喊的“高腔山歌”,一般是在薅草、采茶等农事活动时“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化,“高腔山歌”面临失传。为了让土家民族艺术、精神、文化、智慧薪火相传,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新寨镇中心完全小学开展地方土家文化“高腔山歌”非遗文化传承的实践与探索,将“高腔山歌”融入乡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在实践与探索中,弘扬民族文化特色,整合音乐教学资源,激发学生音乐兴趣。
以社团为载体、教学为中心,丰富音乐课程
学校在县级相关部门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下,召集全县音乐爱好者十余人,成立艺术社团。充分利用节假日,深入土家族人民聚集地,发现、挖掘“高腔山歌”原生态资源。结合校外“高腔山歌”兼职教师的指导,将其开发为教学资源,实现“高腔山歌”与现实生活、乡村音乐教学、舞蹈艺术、乡村少年宫活动、体育大课间等的有机融合。
土家族的“高腔山歌”作为丰富音乐课程的一种资源,演唱具有多样化、趣味性。其曲调悠长、热情奔放、旋律抒情、起伏跌宕,使人流连忘返,在教学中极大地增添了音乐课堂的氛围,激发了民族地区学生喜欢音乐的兴趣。
例:在地方音乐教材教学时,融入“高腔山歌”——保护生态歌,采用“聆听唱、学喊唱、尝试唱、表现唱”四个环节教学,在表现唱环节加强演唱姿势、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投入情景表演状态。包括:站姿要做到脚肩同宽、身体稍向前倾、双手自然下垂等;声音要松弛、开放、自然等;声调要放声高唱,要时刻保持微笑的歌唱状态,咽腔哼鸣,高点共鸣。
课堂上学生不仅轻松、愉快地学会了教材上的教学内容,而且把“高腔山歌”的旋律熟记在心,巩固了“高腔山歌”的基本演唱方法,通过节奏简单、层次分明、旋律高亢优美的演唱,描绘出一幅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让学生在“高腔山歌”的音乐教学中得到和谐良好的生态环境教育。
以兴趣为动力、技能为驱动,增强文化信心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审美为核心,融入真实生活素材,让学生在体验、发现、创造、表演等多层次活动中感悟音乐的美和情感。学校通过自主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感受土家族音乐文化特征,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高腔山歌”具有高亢、嘹亮、音宽、奔放、旋律美等特点,对演唱者表演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听觉、动觉、视觉、触觉,引导学生多感官地体验音乐,让学生在游戏中玩音乐、律动中发现音乐、快乐中感受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游戏和活动体验中渗透土家族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包括演唱和演奏的姿势、方法、音准、节奏等,让学生在游戏、律动、表演等活动体验中学会听辨旋律、节奏、节拍、力度、速度等音乐基本要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参与相关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增长音乐知识。
柏拉图音乐教育思想指出,“音乐就是和谐,和谐就是美”。对于演唱土家“高腔山歌”的学生而言,要做到音色的和谐统一就需要持之以恒、刻苦训练,克服各种内外因素的制约。而长时间的歌唱训练,使得学生在音乐中获得情感体验以及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提升。因此,学习土家“高腔山歌”不仅可以丰富课堂,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好学精神,同时还能缓解学习压力,增强文化自信。
以赏析为抓手、体悟为情怀,振兴民族精神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前进、时代的变化,“高腔山歌”的传承正面临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严峻形势。
非遗文化——土家“高腔山歌”在教学中的传承和研究,既是对印江土家族生存灵魂、生存才智和活态文化存在的“再认识”和“再发现”过程,也是土家族古老智慧的延续和传承。通过欣赏和演唱土家“高腔山歌”,除了表演形式深入学生内心,也渐渐培养了他们对土家音乐文化的感知和认识,激发了民族认同感,培育了民族归属感和荣誉感,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研习“高腔山歌”启智慧,争做非遗文化传承人
基于乡村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动好奇、想象丰富、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学习“高腔山歌”,有助于学生在节奏、动作、音乐、游戏中提升学习模仿能力,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例:花城出版社的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螃蟹歌》教学。《螃蟹歌》内容丰富有趣、富有表演性,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歌词形象幽默,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了螃蟹夹人的景象,充满着浓浓的地方特色,富有情节和丰富的表演性;旋律风趣、活泼、诙谐,展现出了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们观察到的螃蟹和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趣事。歌曲的第一部分描写了螃蟹的外形特点;第二部分描写了孩子的脚趾被螃蟹的“夹夹”夹住后使劲摆脱,螃蟹却夹紧不放的情形,从而把歌曲推向高潮;最后小孩只好央求螃蟹哥放了“我的脚”,歌曲充满诙谐感。用四川方言演唱,更增添了歌曲的地方特色元素和情趣。通过学唱歌曲,学习说四川方言和运用四川方言来演唱歌曲,能够体验不同地方的人文特点,感受音乐中的幽默感和乐观。课堂上要求学生以自编自演自唱、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演绎。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既能有效地把《螃蟹歌》的音乐旋律熟记在心,同时也认识和了解了不同地方的民族文化。
学校是传播知识的有效阵地,教师是知识传播的引导者,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传播者。将“高腔山歌”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陶冶了学生心灵,有利于传承非遗文化,体悟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王旭芳(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新寨镇中心完全小学)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教育”2022-12-29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