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苑肖像
  

鲁毛才让:雪域高原孩子的好“阿妈”

“在我心中,老师您就像这朵花一样,特别美丽。”今年教师节前夕,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特殊教育学校七年级听障(1)班学生小雪(化名)把精心制作的手工贺卡送到了校长鲁毛才让的手里,用手语向她表述着贺卡的寓意,虽然无声,却深深地触及鲁毛才让的内心,温暖而又感动!

2011年,鲁毛才让来到甘南藏族自治州特殊教育学校,这一干就是11年。在孩子们的心里,鲁毛才让不仅是老师,更是他们的“阿妈”。她用爱心、细心、恒心守护着雪域高原的每一位“折翼天使”,让每一朵“花儿”都能灿烂绽放。

让每颗星星都闪闪发光

2008年,时任甘南藏族自治州幼儿园副园长的鲁毛才让在教育局组织下去兰州考察工作,当她走进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看到那些特殊孩子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时,她就想,要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孩子也能有这样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就好了。

很快,鲁毛才让看到了希望。2010年4月,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决定筹建甘南藏族自治州特殊教育学校,鲁毛才让被委以重任,负责筹建事宜。

甘南藏族自治州特殊教育事业从无到有,艰难出发,终于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

学校筹建之初,鲁毛才让积极协调、多方争取,确保了投资资金落实到位和工程如期开工。工程开工后,她又争取上级支持,想方设法及时落实相关的配套设施。

2011年,甘南藏族自治州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了。2013年,学校开始正式招生,当时全校只有23名学生。

为了更好地走进孩子们的世界,鲁毛才让把学校当成了家,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与学生一起吃、一起玩,努力寻找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沟通方式。

不仅如此,鲁毛才让还奔走各地,虚心向特殊教育专家请教教学“秘方”,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聆听专家讲座。通过一系列的学习,鲁毛才让不仅进一步掌握了最新的特殊教育信息、更新了教育理念,而且通过专家教、自己学,熟练掌握了手语,增强了为残障儿童服务的能力和意识。

挑灯夜读、实践模拟,和老师们一起讨论交流、切磋经验,就这样,鲁毛才让真正走上了特殊孩子的教育和康复之路。

让爱浸润每个孩子的心田

“面对这些孩子,我总想能不能再多爱他们一点,多教会他们一项技能,未来他们的路就能走得更轻松一点。”鲁毛才让说,她喜欢在守护的时光中静待花开。

针对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征等个案,鲁毛才让在翻阅大量书籍、和同事积极讨论、向专家请教的基础上,对孩子们进行了系统的集体教学:感统训练、语言训练、应用行为分析……面对一个个特征各异的学生和一项项专业的培训内容,她和同事们不懈努力、不断探索,慢慢地,孩子们从沉默寡言到字句清晰,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到生活自理,从依赖他人到能适应社会并自食其力。

鲁毛才让奉行“养成教育”,她先从培养残障孩子养成文明礼貌的生活习惯开始,通过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学生行为,从思想品德教育、心理情感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及营养健康几个维度,全方位立体化构建“养成教育”大课堂。

“平时老师都会手把手教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从向老师问好到整理自己的衣物再到读书写字,我们把‘养成教育’贯穿始终,让爱浸润每个孩子的心田。”鲁毛才让说。

鲁毛才让的努力没有白费。如今,在学校,孩子们幸福地成长,也接受习惯养成教育,学习各种技能。

愿伴随缕缕阳光一直走下去

“让每一位残障孩子‘有学上、上好学’是我们所有特教工作者的心愿。”鲁毛才让说。

为了满足特殊学生的特殊需要,在州委、州政府及州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鲁毛才让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与全校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在学校先后建成了OT训练室、多感官教室、心理咨询室、感统训练室等近30间康复功能室,教学环境及教学水平不断优化。

在默默付出的背后,鲁毛才让也用汗水换来诸多荣誉称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甘肃省骨干教师、甘南藏族自治州领军人才、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甘南藏族自治州第五届名教师……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身为党员就必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党代表的我们,身上更是肩负着党的信任与人民的嘱托。”鲁毛才让说。

近年来,鲁毛才让不仅自己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还通过思政课、主题交流、观看爱国影片等丰富多样的学习形式,积极引导广大教职员工坚定立德树人的信念,深入理解党的教育方针及其深远意义,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水平。

今年,鲁毛才让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能够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鲁毛才让感到这既是一种至高的荣誉,更是一份不可懈怠的责任。鲁毛才让说,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特殊教育规律,大力促进每位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用爱心、细心、恒心守护雪域高原的每一位“折翼天使”。

 

作者: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郑芃生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22-10-27发布 版名/人物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23-01-10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