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江岸区塔子湖社区,在华盛街,街道两旁分立着实验光明幼儿园和实验星汇幼儿园,隔栏望去,塑胶跑道、种植区、沙池、大型玩具有序地布置在室外活动场地。据江岸区教育局副局长黄运萍介绍,“8年前,这里是村民的鱼塘、菜地,如今方圆一公里内有5所公办园”。
与8年前相比,武汉市幼儿园数量、在园幼儿规模均增长近一倍,现共有幼儿园1511所、在园幼儿31.81万人,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81.86%。其中,住宅区配套园数量和在园幼儿人数占比均超过40%,配套园开工建设和移交占比均超过80%。
武汉市是如何破解小区配套园“应配未配、应建未建、应交未交”等普遍性难题,逐步从幼有所育走向幼有优育的?
4个100%,打好治理主动仗
“揉一揉,捏一捏,可爱的‘小熊’印出来……”在硚口区机关幼儿园汉江湾园区中(1)班,家长何文琴一边指导孩子们用模具刻印饼干造型,一边做示范讲解,30名“小小烘焙师”正认真地跟着“老师”学做饼干。
“除‘家长进课堂’系列活动外,我们还组织成立了家长膳食委员会。作为硚口区机关幼儿园(市一级示范园)的托管园,我们与总园的‘家文化’理念一脉相承,又有所创新。”园长姜红兵介绍道。
2016年,招商国际小区开发商将配建的9个班规模的幼儿园,无偿移交给硚口区教育局办成公办园,该区财政投入1100万元对幼儿园进行了二次装修和教育设施的配备,以“名园+分园”的办园模式,从硚口区机关幼儿园总园选派在编教师进入新园,并进行为期两年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培训。汉江湾园区去年9月一开园,三个班的名额就一抢而空。
“4个100%是我区作出的坚定民生承诺。”硚口区区长刘丹平表示,辖区内新建小区配套园做到了100%按标准配备;配套园完工后,100%按要求移交给教育局;移交后的幼儿园100%开办成公办园;配套园100%实行品牌托管。
为进一步缓解入园难、入园贵、入园远的问题,武汉市通过加强政策调度、会议调度、实地调度三线调度,完善各区政府主导的部门联动机制,紧盯土地摘牌、规划建设方案协审、开工建设和竣工验收四个重要节点,推动“开发商同意移交、已移交数量”持续双增长。
2017年,武汉市各区相继成立由区政府领导任组长,教育、住建、规划、国土、公安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居住区配套园整治专项工作组,2019年,该市又提出“公办园在园幼儿不足50%的城区,住宅区配套园必须办成公办园”的治理新举措。
在四个重要节点,武汉市抓细抓实治理工作。企业摘牌后,派专项整改班上门,对接企业负责人,宣讲政策;在方案协审阶段,提出协审意见,明确“无偿移交”条款和时间;在开工建设阶段,专班每周现场巡查,确保建设质量和安全;在竣工验收阶段,协调相关部门,主动上门送上移交资料清单,确定移交时间,并告知区教育局实行品牌托管,开办公办园。
经过阶段治理,武汉市2012年以来住宅区应规划配套建设的444所幼儿园,已同意开工建设达370所,开发商同意移交给区教育部门达387所。
一园一案,打响存量园攻坚战
在汉阳区教育局房产仪器管理站陶敏的案头上,摆着一份关于思桥幼儿园的移交接收协议。提及回收历程,陶敏摇头笑道:“一波三折。”
“2012年,武汉市对住宅区配套园的建设规模、标准、主体、产权归属以及部门职责作出统一规定,而在此之前建成的非普惠性住宅区配套园成了难啃的‘硬骨头’。给开发商发函,往往十天半个月没有回音,开发商普遍持观望态度,不回应也不拒绝。”陶敏告诉记者。
思桥幼儿园位于汉阳区四新北路观澜国际小区内,该小区地块是2011年开发商通过招拍挂取得的,开发商在建园后自行引进民营单位办成高端园。
对于存量园治理工作,近年来,武汉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形成上下联动、部门联动的工作合力。陶敏说:“市、区各部门多措并举,做好小区配套园这项民生工程的坚定决心,给了我一颗定心丸。”
捏着《武汉市学前教育管理办法》《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宅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的意见》等多份文件,陶敏耐心地对观澜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肖珺坤宣讲政策,而后又对思桥幼儿园园长罗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情交流、政策宣传、民生情怀,最终让肖珺坤在2019年与教育局签订了《观澜国际小区配套幼儿园办学协议书》,思桥幼儿园开办为普惠性幼儿园。观澜置业有限公司每年对其减免租金约60万元。
为彻底解决存量园治理问题,武汉市采取了回收、购置或引导扶持其办成公益普惠性幼儿园等措施,并按照等级园补助标准给予奖补资金,帮助幼儿园减轻办园成本。近两年来,市、区政府共拨付奖补资金4250万元。对未规划或规划不足的住宅区配套园,由各区政府采取补建、改建、新建等方式解决,三年来累计扩建公办园100所,新增学位2.1万个。
“除紧跟中央政策步伐,武汉市还将住宅区配套园建设、移交和使用情况纳入对各区政府、教育局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指标,进一步完善了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建立治理专报制度,督促各区落实配套园‘一园一案’和跟踪问效管理,确保治理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武汉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徐定斌说。
名园开“分店”,攻向幼有优育堡垒
两年前,“瘦弱,胆怯,视力不佳”是5岁的小勇给黄运萍的第一印象。两年后,看着毕业照上小勇灿烂的笑容,她欣慰地笑了。
原来,小勇由于先天性视网膜脱落,眼睛只能看到微弱的光影,有些幼儿园不愿意接收他。
“越是困难群体,越要加大帮扶力度,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黄运萍斩钉截铁地说。
在江岸区教育局的帮助下,小勇在百步亭社区珞珈山街幼儿园正式入学。“两年来,只要小勇走进校园,任何在校门口的老师都会立即停下手头工作把他牵引进教室。”该园园长黄莉说。记者了解到,在珞珈山街幼儿园,近两年接收的像小勇这样身体有缺陷的孩子不在少数。
珞珈山街幼儿园作为湖北省首批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已有80年办学历史;而百步亭是一个有着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混合型社区。武汉市为实现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先后在百步亭社区景兰苑和文卉苑开设两所珞珈山街幼儿园分园,为附近居民提供630个学位。
为缩小城乡、园所、学段之间的办学差距,武汉市将7个省级学前教育示范区、110所省(市)级示范幼儿园打造为“领头雁”,组建26个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建立“区域、园所、年组”三个层级协同、“导向、活动、保障、评价”四项机制支撑的教研责任区制度,深化“三个一”跨区域协作体研究模式(一次区域教研经验分享、一场现场教研活动、一节五大领域教学课例研究),开展“三走进”(走进边远园区、走进薄弱园区、走进新改扩建园区)送教活动,推动共同体内的幼儿园共进共荣。
除了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模式,武汉市还建立了幼儿园教师队伍培养和补充机制,实行教职工分类管理,科学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和用工额度,专任教师从不足9000人增加到近两万人。并且,加大系统培训力度,安排1.8万名幼儿园教师参加市、区两级教师培训。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架构适应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教师教育体系,为幼儿健康成长聚智聚力。”武汉市教育局局长孟晖说。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