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如何应对疫情防控大考

摘 要:根据疫情防控期间师生思想动态的三个特征:时间支配碎片化、内容接受视觉化、社会交往趋于虚拟化,结合疫情防控期间北京大学宣传思想工作的经验,提出特殊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在内容上刷存在感、形式上增陪伴感、交互上添获得感、格调上显国际感、架构上强融合感。

关键词:疫情防控;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疫情这张“考卷”事关方方面面,高校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保障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工作有序推进。疫情防控期间,大中小幼各个层次的学校延期开学,“在线学习”成为舆论热点。同时,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如何适应“后校园时代”,既是此次疫情防控“考卷”的必答题,也应是疫情过后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思考题。

做好“后校园”时代的宣传思想工作,关键在抓住新时代“人”的新特点。根据对疫情防控期间师生思想动态的跟踪研究,初步发现以下特征:一是时间支配碎片化。师生在家中学习,时间规划意识较弱,大量时间产生碎片化现象。二是内容接受视觉化。根据公开报道,疫情防控期间电视的开机率、收视率和网络视频尤其是短视频的点击量、页面停留时间显著增长。用户的媒介接受习惯已进入视觉化时代,高校师生也不例外,居家的状态又强化了这种习惯。三是社会交往趋于虚拟化。校园是青年学生参与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如果校园虚拟化,学生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其他社会交往也随之变化。从以上三个特点出发,结合疫情防控期间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宣传思想工作的经验,有以下思考可供交流探讨。

在内容上刷存在感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内容。无论何时,必须在思想和舆论上有“存在感”,否则就是任由他人占领这方面的阵地。“在线学习”时代,屏幕成为师生看世界的主渠道。如果屏幕不能“显政”,那么在师生的观念中“政”就会淡化乃至虚无。因此,越是虚拟时代,宣传思想工作越是要争夺“存在感”。

灌输真理与正确价值观念,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方法。有一种论调认为,“灌输”过于强调强制性,已不适合互联网时代的思政工作。对灌输的片面理解,大多是字面上将其等同于“填鸭式教学”。实际上,我们党在宣传思想工作理论和实践中,非常重视方法的适用性与针对性,要变“漫灌”为“滴灌”。这是与“填鸭”的本质区别。信息服务确实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方面,但宣传思想工作不等于信息服务,不能被市场需求“牵着鼻子”走,必须始终凸显主体性和引领性。

为舆论增添暖色调,为社会传播正能量,是北大疫情防控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官方微博、微信,新闻网等依托网络媒体重点推出一批人物通讯,讲述以钟南山校友为代表的“国士”精神,以北大医学国家医疗队为代表的“大医”故事,以阎步克等为代表的克服困难开展网络教学的“师者”情怀,以援鄂医学学生志愿者为代表的“新青年”形象,获得网民和主流媒体的热烈反响,不到40天出现了十余篇“10万+”热文。同时,校园媒体借助互联网“走出”校园,配合“在线课堂”搭建了虚拟的“在线校园宣传阵地”,有效增加了党和国家决策、教育部部署和学校工作安排的到达率与渗透率。

在形式上增陪伴感

离开校园的学生难免会孤独,而互联网只能带来喧嚣,难以让人明辨是非。在疫情防控的情境中,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增加未返校师生的陪伴感,并将此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在智能手机时代,手机作为学习、工作、生活的集成终端,是人们身边陪伴感最强的物品。师生对学校安排的挂念,也主要是通过移动互联网来表达。面对师生的期待,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及时跟上,坚持移动优先,主动嵌入师生生活,借助新兴传播技术把校园“搬到”师生身边。

“虚拟校园”若想生动鲜活,必须要借助视听媒介。以网络视频尤其是短视频为代表的互联网视听媒体,已成为国内第一大互联网应用,是师生喜闻乐见的传播形态。北大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以“移动+视频”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路,把主要精力放在新兴移动视频平台账号的建设和运营上。从疫情发生伊始至三月初,北大在抖音、快手等App平台上共推出近百条助力疫情防控的短视频,开设了二十余场网络视频直播,观看人数累计过亿。刷“官抖”、给“北大快手号”点赞、留言已成为师生每天生活的习惯动作。短视频平台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重聚师生的积极作用。

在交互上添获得感

宣传思想工作改革创新,要把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摆在重要位置,其中的关键在于增强与受众的互动、使受众得到必要的回应。这是因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不是单向的过程,其内在的逻辑要求我们在保持宣传思想工作主体性的同时,尊重受众的参与性。

经过几年的积累,北大在各类主流社交媒体上都开设了官方账号并开放互动功能,积极回复师生的私信和评论,回应师生的意见建议。北大于2019年入驻二次元文化特色突出、深受青少年喜爱的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摸索如何通过弹幕这种形式与师生互动。在疫情防控期间,北大把优质长视频资源和直播资源向哔哩哔哩网站倾斜,在选题编排、内容形式上积极响应师生的建议和需要,用好弹幕与师生“边看边聊”“边听边学”,增强在家师生的获得感,探索融互动于灌输的宣传思想工作新方法。

在格调上显国际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需要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慕课”等工具的出现,使教与学跨越校园的边界,扩大到全社会、延伸到国境外,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新的路径。“在线学习”的时代,“校园”里的外国学生会越来越多,大学宣传思想工作改革创新也应顺势培养“国际感”。

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在疫情防控期间,北大海外传播工作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发挥语言优势,利用有影响力的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向世界介绍疫情防控进展、介绍中国防控经验。同时,中文新媒体平台积极报道留学生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情况,增强留学生的荣誉感与归属感。除了翻译以外,北大海外传播工作注重使用跨语种表达方式,推出各类长短视频,超越语言的限制,增强内容的传播力与感染力。

在架构上强融合感

“90后”“00后”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在线学习”时代师生会更加强烈地依赖互联网。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绝大部分纸质报刊发行受阻,但网络媒体反而更加热闹—这一定程度上是“在线学习”时代传媒生态的预演。

为有效推进宣传思想工作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要,中央做出了媒体融合的顶层设计。“中央厨房”这种融媒体编辑部形式,投入大、涉及面广,可能不完全适合大学的情况。既然是互联网带来的挑战,那不妨用互联网思维来解决问题,建立“虚拟融媒体编辑部”。

在疫情防控期间,北大建立了由学校领导牵头的宣传工作小组,依托即时通讯工具开展工作,吸收具有较大影响力新媒体平台的部门、院系负责人参加。每日各平台提交拟发布内容,由值班编辑确定推送方案,各平台编辑按计划推送并反馈推送效果。选题策划根据“总编辑”的工作指导意见一对一确定,并由原平台所在单位组织实施。特殊时期、特殊情况,这种工作模式虽然较为简陋,但已经初具“虚拟融媒体编辑部”的雏形。其中,指挥集中化、采编模块化、推送组织化、结构扁平化的思路与探索,是面对互联网挑战的应变之举,也是互联网时代组织的常见形态,未来将进一步探索创新。(作者蒋朗朗,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来源:《北京教育》杂志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20-04-18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