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掠影
  

不一样的作业 有意义的寒假

近日,教育部下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提出凝练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小学寒假启幕,对于学校来说,寒假作业的布置也是一次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契机。如何让学生的寒假更有意义,成了校长和教师关注的焦点。在许多人的记忆中,寒假是写不完的日记、寒假练习册,上不完的培训班……可是,这里几所学校的寒假作业可不一般,没有苦哈哈的“题海”和“补习”。一份看似简单的寒假作业里,门道可不少,处处接地气。

倡导立体阅读

带上名著去旅行

这个寒假,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人大附中)给高一年级学生的寒假作业是“带上名著去旅行”,包括带上《红楼梦》去南京、带上《听听那冷雨》去台湾、带上《文化苦旅》去月牙泉、带上《呐喊》去绍兴、带上《京味儿》游北京、带上《平凡的世界》去延安等15本推荐阅读书目和旅行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取。

人大附中学生王君睿对杜甫的诗格外感兴趣,寒假刚开始,就已经读完了冯至《杜甫传》中“陇右的边警与艰险的山川”和“成都草堂”两个章节,又把自己曾经背过的杜甫诗歌重温了一下。“我期待在杜甫草堂漫步,体悟工部不朽的妙笔,追寻诗圣忧国忧民的情怀……”王君睿说,这个假期,他将带上《杜甫诗选》去四川成都,踏上杜甫曾艰辛生活四年多的这座悠悠老城,品读他在蜀地书写的百首诗歌。

另一名学生马纾颜则选择带上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去台湾。她说:“余光中先生的作品既不过于晦涩难懂,又能在文学之美上触发热爱与感动。他的作品与台湾这片土地是那样紧紧地嵌合,浓浓淡淡的愁绪正需要在这片土地上感受。”

人大附中高一语文组备课组组长王彩云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生命体验与人生思考的交流碰撞,是读者对作品的二次创作,也是作品的最终完成。带上名著去旅行,可以营造“现场感”,以一种和作者“同空间”的姿态去探寻,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常常可以让阅读变得更立体、更丰厚。

“我国自古就有游学、壮游的传统,今天年轻学子走出课堂走向广阔天地是一种增长见闻、陶冶性情的途径。”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说,这也是学校语文组“构建中学生的文化地图”课题,将阅读、行走、思考、写作打通,实施立体教学的一种新探索。

对接高考改革

关注体验和研究性学习

浙江是全国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之一,新高考方案出炉,还给考生“7选3”的选考自主权。这意味着,学生们要尽早了解自己的兴趣、特点和专业倾向,并据此确定选考科目。

基于此种考虑,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以下简称衢州一中)将高一年级的寒假作业确定为“职业体验”,主要包括:岗位体验、职业人物访谈、撰写体验报告等三项内容,这也是学校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衢州一中学生叶子骏从小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外交官。寒假第一天,他就独自一人去衢州市外事和侨务办公室“求职”,并获得通过。“对于即将到来的职业体验,我非常期待。”叶子骏说。“让学生直接体验相关工作,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品格的形成大有裨益。”衢州一中校长徐衍昌说,现在的高中生中独生子女多,参加劳动的机会少,非常需要补上“劳动”这一课。

同为浙江的高中学校,浙江省江山中学(以下简称江山中学)却将学生的寒假作业确立为“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寒假期间自己组建研究团队,自主申报和完成一项小课题研究。

2010年,江山市大陈村村歌《妈妈的那碗大陈面》登上央视全国村歌总决赛的舞台,从此大陈村一唱成名。如今,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而来,村里成立了旅游公司,发展民宿经济,村民人均年收入大幅增加。江山中学学生姜雨潇一直关注着这一现象。寒假前,她与班上同学一起申报了小课题项目《中国乡村好声音——探究村歌文化的影响》。“村歌文化兴起的条件是什么?它对乡村文化建设有哪些影响?对其他地区有些什么借鉴意义?这些都是我们急切想知道的。”姜雨潇和同学将用一周的时间在大陈村蹲点调查,并在开学后提交研究报告。

“新高考背景下的综合素质评价特别注重同学们的学习经历和体验,尤其关注高中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形式。”江山中学校长夏飞华说。

创新装备管理

把作业和装备一起带回家

“我这里还有一套架子鼓没有借走,有没有学生要借的?”“显微镜还有5台,要借的抓紧了哈”“平板电脑已经出借完毕,请告诉学生不要再申请了”……寒假前夕,浙江师范大学附属白云学校(以下简称白云学校)的教师微信群异常热闹。

“我们学校的器材室,快被‘搬’空了!”学校负责此项工作的副校长陈红梅说,只要学生有兴趣,自己写个申请,学校同意后就可以把实验、文体器材、平板电脑寒假里带回家使用。学校的这项规定,也成了学生们的寒假作业。

带走乐器的,开学至少要学会演奏一首曲子;带走显微镜的,要把实践成果呈现出来。每一名借器材的学生都要交一张《教育装备“带回家”申请书》。在申请书后面,还附有友情提示:“小朋友们,欢迎你带我回家哦,带我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哦:带我回家,需要提出申请,并准时归还哦;带我回家,请你爱护我,并好好利用我,不要让我天天‘睡懒觉’哦;如果我不幸‘丢失’,或者‘受伤’了,你要照价赔偿;回校后,我们一起上台展示吧!”

在学生领取器材时,教师还要向学生介绍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学生所借器材进行分类,专业教师分别组建QQ群,假期教师接受学生咨询,提供及时的使用指导。

“假期正是学生培养兴趣的好时机,而教育装备也处于闲置状态。在寒假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学校允许学生把各类教育装备借回家使用。”白云学校校长叶海涛说,学生有意向借器材回家,表明有兴趣学、愿意学,这种主动学习的状态,远比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育要好得多。对于许多农村学生和困难学生家庭来说,许多器材无力添置,学生心里有期望,就从学校借回家,这也是对家庭困难学生的一份呵护。

重拾亲情年味

留一份弥补情感的作业

刚放寒假,浙江省江山实验小学的学生王艺就“黏”着爷爷,请爷爷教他踢毽子、滚铁环、打陀螺。“以前放假回家,他跟我说不了几句话,这几天我们祖孙俩可算玩到一起去了。”王艺爷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年三十晚上,他们全家还要举行踢毽子比赛。王艺的这一变化,得益于学校布置的特殊寒假作业:学生假期要学会踢毽子、打陀螺、滚铁环、跳橡皮筋等传统游戏,下学期开学将开展这些项目的比赛。

“现在的学生在家里跟长辈少有共同语言,交流少了,看电视、打游戏的多了,我们设计的这些游戏项目都是这些孩子父辈、爷爷辈小时候玩过的,而且玩具可以就地取材,自己制作。”江山实验小学校长杨根法说,小孩和家长通过这类游戏有了交流互动的载体,亲情年味自然就更浓了。

湖南省华容县城兴小学(以下简称城兴小学)400余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占到30%。大部分的家长都是进城务工人员,平时陪伴孩子的时间极为有限,有的孩子不理解父母,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与父母有隔阂。于是,“感受亲情、感恩父母”就成为孩子们寒假作业的主题:给父母写一封信;与父母一起包饺子;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写亲情日记,记录与父母相处的日子。“让这些孩子主动与父母交流,用心感受父母的关爱,这对于弥补与父母情感隔膜和学生健康成长是极为有益的。”城兴小学校长罗勇说。(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18-02-18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