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园长能引领,团队才会走得远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明确了园长在幼儿园规划制定中的主要责任:“把握幼儿园发展现状,分析幼儿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形成幼儿园发展思路。”这背后折射的是幼儿园管理权限的下放。“规划”意味着园长角色定位从按照上级政策执行、看管式管理向真正的领导者和决策者转变,从纯粹执行上级计划向自主确定幼儿园发展道路转变。

作为园长,我们是否清楚自己角色定位的转变呢?不一定,这从很多园长对待规划的态度和做法中就可以看出。“不就是原来的工作计划吗”“写个材料应付上级”“找一些新词汇赶时髦”“顶层设计?我们哪有这水平啊”……如果在规划制定过程中,我们有这样的认识,那我们就没有认清自己——作为园长的自己。园长是一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掌舵者和领导者,如果不能清楚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就没办法引领一所幼儿园的发展。

园长在幼儿园发展中应该有怎样的角色定位?有一句常用的谚语可以说明:“如果你想走得快,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得远,一群人走。”也有管理者将这句话当作自己的角色定位,但在解读上存在偏差:认为自己作为管理者不能走得太快,要有和教师一样的视角,甚至因此有了不提高自身管理及专业水平的借口。其实,全面分析这句话,它清晰道出了园长在园所发展规划中的角色定位,那就是要有走得快的能力,也有走得远的担当。

走得快:园长有思想、能引领

园长必须要有走得快的能力。“走得快”表现在有思想、能引领。

首先是有思想。教育发展到今天,一位园长的想法如果仍然停留在“教育思想、理念是专家的事”上,就是不称职。“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校长,就要努力先成为一个好的教育家……如果你占有一个校长的职位,认为只要自己有一些什么特殊的行政工作能力就可以取得成功,那你还是放弃想当一个好校长的念头吧。”一名教育管理者,应该有不断构建自己教育哲学的自觉。

园长对教育思想的构建是否有自觉,对一所幼儿园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什么在同一地区、条件相似的幼儿园会呈现不同的教育现象?因为园长的言行对幼儿园的影响,会深入到每一个教育环节。我观察到一所幼儿园,无论小、中、大班教师对幼儿迟到都非常在意,常会运用严厉的批评、惩罚来减少这种现象,但却不关注幼儿迟到的原因。仔细探究发现,现象背后是这所幼儿园的管理者将幼儿出勤率列入了教师考核。

园长在教育中的言行就是其教育思想的外显。可见,管理者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地建构教育思想,在日常管理中都会有意无意地显现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二者的差别是,有教育自觉的园长,其思想、理念因为有体系、有逻辑,整个团队在实践中就有明确的方向。无教育自觉的园长,其教育理念是碎片化的,自己都不清晰,也会让整个团队不知道为什么努力,更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努力。

其次是能引领。有一线教师感慨:不怕幼儿园的各种改革,但害怕自己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园长只会说,你们自己想办法。有园长会抱怨:不是说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吗,为什么我们园的老师就没有好的教育方法、好的课程方案?教师成为课程建设者,是所有人努力的方向,但不是既定现实。众多因素会制约教师成为课程建设者,其中一个客观因素就是教师无法站在管理者视角全面审视幼儿园课程(除非是拥有高度教育自觉的教师)。因此,作为拥有全局视角的园长,必须要成为教师课程研究的引领者。

以我倡导的“生长教育理念”为例,因为一直在不断优化,它呈现给一线教师的,始终包括:明确的儿童观——正确对待“未成熟”状态中所蕴含的生长力量,因此教研支持有了方向;明确的教师观——教育就是看见、看懂、支持“未成熟”,因此教师努力有了方向;明确的育人观——教育是助力每个幼儿成为最好的自己,因此教育评价有了方向。

管理者的“能引领”,就是能引导教师围绕确定的教育理念不断丰富、优化教育内容、路径、方法。我们要反思一种现象:各地的幼儿园突然同时涌现出某种材料、倡导某一种研究,但一段时间后转而又模仿另一种热门材料、另一种研究,陷入一种忙碌但低效的循环往复。管理者要学习、借鉴,但如果是盲从,背后折射的是教师因不确定产生的害怕,其实质是管理者缺乏引领能力。

走得远:清楚团队现有速度,激发潜在速度

园长还必须要有走得远的担当。“走得远”表现在清楚教职工现有速度,并激发其潜在速度。

清楚教职工现有速度。陪教职工“一起走”的基础是管理者清楚地知道每位教职工和园所的教育愿景、规划目标之间的距离,清楚教职工行走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懂得为其提供有效支持。

“怕做研究”是幼儿园教师的普遍困惑,如果管理者因此采用邀请专家讲述“如何撰写论文”的做法,你会发现,无论请了几位专家,都成效甚微,甚至毫无成效。因为这种“一起走”只是外在的陪伴,而没有关注到教师“行走慢”的真实原因。真正的“一起走”是找到教师“怕做研究”的根源,找到并解决核心问题的方法。

我在管理中也遇到过教师“怕做研究”的问题,用心观察后发现,有教师害怕做研究是因为日常教育行为基本是**教材、**他人,害怕的背后是教师没有自己的教育方向。那么我的“一起走”是经常与教师剖析教育现场、儿童需要,让教师的教育有源头,这样,有意义的研究才可能开启。

有教师在实践中很乐意探究各种方法,也颇有成效,他害怕研究的原因是归纳力弱、文字表述力弱。我的“一起走”是陪伴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帮他们逐渐从感性表达走向理性思维。有教师从没想过自己可以成为一名研究者,他害怕研究是因为定位偏差。我的“一起走”就是为其组建一个研究小组,让他从局外人的张望走向局内人的尝试。

激发教职工的潜在速度。管理者要清楚,“一起走”的真正目标是让每个教职工都有走得快的力量,这样才能走得远。我所在的幼儿园在日常工作中也会用微信群,除了一般幼儿园有的“教师群”“保育员群”,还有一个群叫“儿童生长助力群”。听群名称就知道这是讨论、分享如何助力儿童成长的组织,但群内成员却不只是教师,还有保育员、食堂人员、保安。为什么会有非学前教育专业者呢?我认为幼儿园的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助力教育的力量,关键在于管理者是否能提供适宜的舞台,让其充分展现。

在这个讨论群,我们可以看到,秋天,保安师傅一早打扫落叶时会选择一些特别的叶子放在大厅。他说,特别的落叶可以让幼儿欣赏、观察、比较。食堂人员要求每天送菜的公司尽量送完整的蔬菜,如带须的葱、有根茎叶的芹菜。他们说,这样可以每天选择出一小份,让城市幼儿近距离接触真实的蔬菜。一名教师在进行班本课程“有趣的洞洞”,保育教师发现食堂当天正好有藕,她立即拿来切了一半的藕,惊喜地冲到教室给孩子们看这“特别的洞洞”。这些都是幼儿园的常态。

“一起走”绝对不是“齐步走”,而是管理者能准确发现教职工中的“先行者”,鼓励他们,不断给不同优势的教职工提供舞台,从而真正让团队走得远。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20-06-07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